事件简介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美国对中国、欧盟、巴西、英国、印度、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实施34%、20%、10%、10%、26%、32%、36%、46%、49%对等关税。
投资逻辑
关税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期,美国先期有多次关税征收,我国化工产品对美出口占比已经有明显缩减。在特朗普竞选期间就已经有多次对征收关税的表述,市场已经有了明显的预期,在前期进行了一定的出口准备。自2018年以来,美国先后四次针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进行关税征收,直接导致国内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受到较大影响,而落实到化工行业来看,2017年我国化工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出口至美国占我国整体出口量的12.18%,经过两年的关税政策影响,2020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占比已经下降至11.58%,而截止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明显下行至8.29%,经过此前一轮的政策影响,化工产品出口受到美国的影响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韩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较好的承接,虽然此轮征税的幅度和范围相对较大,但全球多个国家都有明显征税,美国本土很难形成足够的供给能力和基础,关税的执行时间和后续的税率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国内化工制造的系统性优势明显,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持续,间接供给或者市场替换将进一步缩小关税带来的影响。我国化工竞争优势已经不仅仅依靠政策、人口红利,产业链、市场容量、规模建设、执行效率、生产配套等已形成系统优势,不仅仅相较美国,即使相较于人工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都具有长时间持续的生产竞争力,从全球市场的竞争来看,中国在除美国外的市场仍然具有明显优势,且伴随着国内海外构建加工基地,国内的产品可以通过终端出海的方式进一步形成全球化供给,同时由于全球贸易日渐充分,市场替换亦可以将点对点关税的影响进一步缩小,最终带来上游化工行业带来了多层缓冲带。
对等关税下,轮胎对美出口虽然风险提升,但产品性价比优势削弱有限,全球化布局较好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结果来看,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被加征关税较高,这些地区也正是中国轮胎企业第一轮出海的主要目的地,若关税按照原定计划执行那么在这些关税较高地区有产能布局的轮胎企业中短期预计还是会有所承压。从终端产品性价比角度来看,虽然本轮关税加征范围广且加征幅度大,但考虑到轮胎生产偏中游制造环节,前端橡胶等核心原料美国仍然需要通过进口实现供应,叠加当地劳动成本上升,在对等关税背景下美国本土产能的生产成本预计也将显著提升,因而国产轮胎的性价比优势削弱幅度应该有限。从长期成长维度来看,实现了多区域和多基地布局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例如森麒麟虽然对美出口占比高,但其摩洛哥基地关税优势较为明显,能一定程度上减弱泰国工厂的负面影响;双星集团控股的锦湖轮胎在美国当地有工厂,因而受到的关税冲击也较小。
投资建议
根据我们对化工材料的梳理来看,化工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占比已经相对较小,其中仅有草甘膦、维生素E、三氯蔗糖等产品的出口美国占产量比重稍高,但也低于3成,且在此前已经有了充分预期。总体来说,中短期内关税对化工产生的影响此前已经有了表现,长期看间接影响也会获得较大缓冲。
风险提示
产能供给过剩风险,政策变动风险,能源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等。
2、如遇本站资源无法下载、无法查看,请计时联系我们,站长将第一时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