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的推进,我国电力系统将朝着清洁能源方向快速发展,其中核电作为清洁、稳定、高效的基荷电源,面临良好外部环境;我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随着核电核准常态化,且近三年核准提速,核电行业迎来中长期的广阔发展空间。核电产业链上游核燃料及下游投运管理企业的专营性较强,行业集中度高,此外,中游核岛设备行业集中度也相对较高;核电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将带动核电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我国核电运行机组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均位居全球前列,但我国核电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占比仍较低,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预计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将持续提升。我国核电站投资、运营主体较少,维持寡头垄断格局;核电机组运行稳定且享有优先上网政策,核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电源且上网电价较为稳定,经营周期长,核电运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

  正文

  政策环境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的推进,我国电力系统将朝着清洁能源方向快速发展,其中核电作为清洁、稳定、高效的基荷电源,面临良好外部环境;我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随着核电核准常态化,且近三年核准提速,核电行业迎来中长期的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核电发展政策驱动性强,国家政策对核电审批、建设的影响显著。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的推进,我国电力系统将朝着清洁能源方向快速发展,其中核电作为清洁、稳定、高效的基荷电源,面临良好外部环境。

  核电清洁、稳定、高效的特征,使其可作为基荷电源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核电发电原理为:将核反应的能量转换为水的热能,生成蒸汽,由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产生电力。因此,在清洁低碳方面,核电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排放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清洁性较高,且核电的碳排放量与化石燃料相比很低。稳定性方面,核电的电力输出的稳定性较好,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数据,过去10年内,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均稳定在7,000小时以上,近几年维持在7,500小时以上,远高于其他电源;此外,相较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核电的发电量受天气、季节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除检修时间外,全天出力可维持100%。从经济性来看,虽然核电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核电的燃料能量密度高,1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0吨标准煤,且燃料费仅占发电成本的约20%~30%,因此,在运营过程中,核电的燃料费用较低,而且不受燃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相比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核电具有占地面积较小,年发电小时数高、发电量大,对电网影响小等特点。从实现“双碳”目标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角度来看,核电均为重要的能源类型之一,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核电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由于核电行业的特殊性,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因此,我国核电项目均需经国务院的核准,政府的决策和监管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原因,之后的“十二五”、“十三五”都明确了要坚持安全发展核电的原则。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核电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核电发展的政策空间将逐步释放。

  随着核电核准常态化,且近三年核准提速,将推动核电行业迎来中长期的广阔发展空间。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重大核安全事故影响,2011~2018年我国核电核准处于相对停滞阶段;随着2019年国家重启对新增核电机组的审批,核电核准常态化,2019~2023年,我国新增核准核电机组数量分别为4台、4台、5台、10台和10台;2024年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次性核准11台机组,2022~2024年连续三年核准10台以上机组,核准提速将推动核电行业进入更为积极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