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机械设备行业各下游需求和投资强度整体承压,未来国内市场在稳地产、财政、大规模设备更新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内需有望托底回升,海外需求在降息、补库的刺激下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建议关注工程机械、风电设备、通用设备及出口链的机会,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工程机械:内外需共振,新一轮周期有望开启。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24年1-10月份挖掘机销量164,172台,同比增长0.47%,其中国内82,211台,同比增长9.80%,出口81,961台,同比下降7.41%。挖掘机的国内和海外单月销量分别自2024年3月份和8月份实现同比增速转正以来,至今月销量增速仍均维持正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展望明年,国内市场在稳地产、地方化债、老旧设备更新替代等一揽子政策的支撑下,叠加国内前几年连续下滑后的低基数,明年挖机销量有望持续改善;海外市场方面,随着美联储启动降息,全球进入宽松周期,投资端有望恢复,从而带动设备销量的上行。因此在国内和海外的需求共振下,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的向上周期。

  风电设备:国内海风持续推进,海风+海外共振助力成长。随着阻碍风电项目进程的各个因素的逐步缓解,装机容量开始有序释放,2024年1-10月国内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5.80GW,同比增加22.76%。从量上来看,根据金风科技官网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公开招标容量达到119.1GW,同比增长93.0%,招标量创历史新高,为后续装机提供有力支撑并且时间上已经来到“十四五”的最后阶段,按照各省市的规划仍有较大装机未完成,未来两年或迎小幅“抢装”;从利上来看,整机厂商达成遏制内卷共识,国电投优化风机评标规则风机投标价格企稳回升回归理性,产业链的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此外,海外市场也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国产风电零部件海外订单显著提速提供盈利弹性。

  通用设备:政策发力推动内需恢复,静待顺周期复苏。202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11月份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以上,需求端展现弱复苏态势,从库存周期的情况来看,已经呈现出主动补库的迹象。随着国家各部门出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涉及货币、财政、大规模设备更新、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政府化债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在这些增量政策的刺激下,内需有望托底回升,从而带动顺周期板块景气度向上。在产业升级、自主可控和出口替代的大背景下,机床、工控、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将迎发展机遇。

  出口链:欧美补库+亚非拉投资需求旺盛,短期扰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由于受到高利率的压制,全球整体投资和消费需求偏弱,分地区来看,欧美市场是主要的拖累的地区,亚非拉等国家需求明显要高于欧美。未来,欧美市场,随着2024年下半年开始进入降息周期,叠加开启补库,欧美市场需求有望开启上升通道;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制造业景气度较高,在海外制造业转移、基建投资旺盛、城镇化率稳步提升等影响下,未来出口潜力仍然较大。尽管短期地缘政治和关税政策等对我国出口会有所扰动,但一方面亚非拉天然与美国加关税关联不大,另一方面欧美需求复苏抵消部分扰动,因此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并购重组:政策逐步放松,建议关注潜在并购重组机会。进入2024年以来,包括“新国九条”、“科创八条”及“并购六条”在内的多项政策均有着重强调并购重组,彰显出明显的政策宽松与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在政策的影响下,今年重大重组数量和金额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自上而下结合政策导向,未来并购重组或将主要聚焦于“新质生产力”和“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机械设备行业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组成方向之一,我们认为未来仍有望保持较高活跃度,建议关注相关的重组并购机会。

  投资建议

  工程机械:在国内外需求的共振下,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的向上周期,推荐山推股份,建议关注恒立液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等。

  风电设备:建议围绕“双海”主线,聚焦优质的海上风电塔筒/桩基及海缆等零部件上市公司推荐海力风电、泰胜风能、大金重工、金雷股份,建议关注振江股份、天顺风能(电新组覆盖)、中天科技、起帆电缆、盘古智能等。

  通用设备:建议关注:1)工控自动化:汇川技术、信捷电气、禾川科技、雷赛智能等;2注塑机:伊之密、海天国际;3)机床: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华中数控、国盛智科、科德数控、亚威股份、浙海德曼、秦川机床等;4)刀具:华锐精密、中钨高新、欧科亿;5)工业机器人:埃斯顿、拓斯达等。

  出口链:1)受益于欧美降息、补库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环节,建议关注欧圣电气、捷昌驱动巨星科技、泉峰控股、杭叉集团、浙江鼎力等;2)受益于亚非拉旺盛需求的工程机械、纺服设备等环节,建议关注杰克股份、宏华数科等。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内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产业政策调整的风险;地缘政治和贸易战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技术快速迭代的风险。